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排列三最新选号法 > 新闻动态 > 除了DeepSeek,它们也在中国崭露头角
除了DeepSeek,它们也在中国崭露头角
发布日期:2025-03-06 05:16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在中国,人工智能 ( AI ) 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。除发布低成本高性能生成式 AI 的杭州深度求索 ( DeepSeek ) 公司外,北京月之暗面公司等企业也崭露头角。互联网巨头的资金和学术机构的人才支撑"中华 AI "茁壮成长,原本以美国企业为中心的性能竞争迎来新局面。

报道称,1 月 20 日,在深度求索公司发布生成式 AI 大语言模型 DeepSeek-R1 后仅两个小时,另一家中国企业也推出一款模型,在全球 AI 工程师之间引起热议。这就是月之暗面公司开发的 Kimi k1.5。

据介绍,Kimi k1.5 的推理能力超过了美国 Anthropic 公司的模型 Claude 3.5 Sonnet,性能可以与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 ( OpenAI ) 在 2024 年 9 月发布的模型 OpenAI o1 相媲美。

据美国 CB 风险投资公司统计,月之暗面公司的估值在 1 月份达到 33 亿美元。在中国,除了月之暗面公司以外,2019 年成立的北京智谱华章公司 ( 智谱 AI ) 、2021 年成立的 MiniMAX 公司、2023 年成立的北京百川智能公司等,也作为主要的"独角兽"企业为人所知,它们竞相推进 AI 模型开发。

报道称,为这些 AI 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,是中国的信息技术巨头。月之暗面成立一年来从阿里巴巴集团等处筹集 10 亿美元,之后又得到腾讯公司出资。阿里巴巴和腾讯还对智谱 AI、百川智能和 MiniMAX 出资。

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李智慧指出,信息技术巨头与初创企业合作,可以通过引进其产品保持技术竞争优势;对于创业公司而言,除了资金支持外,通过进入信息技术巨头生态系统,可以降低扩大应用场景的难度,也更容易拓展客户。这对于双方来说是双赢关系。

报道称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等 AI 研究学术机构的人才资源,也为 AI 创业公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助力。

日本经济新闻社对 AI 领域三大顶级学术会议所采用的论文进行调查后发现,在 2024 年作者人数排行榜上,进入前 100 名的中国机构数量仅次于美国。

报道称,中国 2017 年出台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提出到 2030 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,从国家层面推动研究。

大型企业也在自主推进 AI 开发。1 月 29 日,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云发布通义千问旗舰版模型 Qwen2.5-Max,其性能超过 DeepSeek-V3。腾讯、字节跳动、百度、华为等公司也在加紧提高 AI 性能。

据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介绍,已有超过 300 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。从大型企业到初创公司,各企业通过应用程序等,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 AI 加以有效利用。

DeepSeek 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国家层面推进的 AI 战略正结出果实。

本文由《日本经济新闻》网站 2 月 3 日发表,原题为《不仅仅是 DeepSeek 中国 AI 初创企业不断涌现》。

微信审核   | 邓媛

内容编审   | 吴天雨 潘剑

微信编辑   | 郭庆娜